誰擁有它 誰就連結顧客最後一哩》智慧冷鏈物流

瀏覽數:5461
關鍵字:


【文/吳俊毅 圖片提供/達志影像】

  物流載送的是生活必需品,而冷鏈的貨物大多是食品,對於品質的要求更加嚴格,而隨著時光的演進,台灣的冷鏈載具除了透過國外進口,現在也早已發展出自製自產的機具。邰利公司總經理林建智從代理日商三電的商品開啟冷鏈的機緣,到現在為各家航空公司量身打造食勤車,見證了台灣冷鏈史。而隨著中國和印度的中產階級崛起,提高了生鮮等冷鏈產品的需求,他們在高品質、有機或生鮮食品等方面願意花更多錢,帶旺亞太等地區的冷鏈投資和商機。時值此刻,台灣可以大聲疾呼說:「準備好了」嗎?台灣冷鏈協會程東和理事長觀察表示:「台灣與日本整體的冷鏈流通率都已經接近100%,而中國約25%」,顯示出台灣冷鏈實力優於中國的事實。他更進一步指出:「台灣通路背後的物流搭配得很好,成熟的通路背後一定有精緻化的物流,也就是實體的通路與虛擬通路互相結合。」這樣的經驗,正是台灣可以進軍中國的先天條件,甚至是打造從食品加工到冷鏈物流垂直整合,尤其是中國最缺乏的上游端,像:中央空廚、生鮮加工,台灣若能提供一條龍的價值鏈就能順利勝出,更可以把相關經驗搭配南向政策,前進東南亞。

天時+人和 拿到中國入場券

  如何進軍前往中國發展冷鏈物流,對於正暘物流來說,一切都是從一片起士開始。正暘總經理宋可琪說:「當時摩斯漢堡正為了運送漢堡上要使用的『起士片』的問題而苦惱,因為對他們來說,專門包車送起士片就要好幾萬塊的車費,更別談又貴又難喬,又沒有冷鏈設備的航空貨運。我們剛好有這方面的技術,雙方洽談後展開合作。」這樣的天時加上擁有同文同種的「人和」優勢下,開啟冷鏈事業的處女作,建立後續更多合作機會。

  宋可琪也提到,在中國佈局得先著重沿海一帶,尤其是華東、華南這兩區域的成熟市場,冷鏈的需求才能跟得上。但是她也擔心工研院前2年在天津、廈門都有參與冷鏈技術標準的制定,現在受到政治因素的干擾下已停滯,倘若這個狀況持續膠著,可以預見日本、歐美將很快地進去卡位;少了技術標準制訂的入場券,台灣的冷鏈優勢還能撐幾年沒人說得準。

  雖然台灣的冷鏈經驗已經可以說是排列前茅,但除此之外,是否還有甚麼問題或難關要跨過呢?國立交通大學運輸與物流管理學系教授陳穆臻強調,冷鏈物流最棘手的就是「重複配送」的問題。所謂的「重複配送」,指的就是我們原先講定某個時段到府,但後來卻發生突發事件,以至於無法在家裡或是指定的地方收貨,導致快遞公司需要再配送一次,造成時間與金錢的浪費,這一來一往大概會消耗13%∼75%的成本。陳穆臻教授更提到,不只是成本問題,更同意造成交通壅塞、空氣汙染等問題。

加入「共享」味 激發新趨勢

  或者我們可以學習國外不同的做法,以Instacart為例,消費者上線先輸入郵遞區號,待進入系統後,系統就會自動告訴你有甚麼家庭必需品及雜貨可以提供,也能夠在家門口交貨,科技驅動了Instacart能夠在一小時之內配送貨物到顧客手中,可以配送的貨物項目超過30萬個,而客戶可以依據自己的喜好訂購一家或者數家零售店的貨物來組成一個訂單,以共享經濟的物流模式將消費者連接到商店的商品。陳穆臻博士指出:「當大型的量販店與零售業者,懂得結合電子商務,將實體通路與虛擬通路整合,造就所謂的全通路(Omni Channel),然後再運用共享經濟的做法,這正是冷鏈物流未來的一大趨勢」。

  除此之外,亞洲物流會遇到那些難關或者問題呢?物流解決方案公司Dematic執行長博格指出3個困境,分別是1.交通基礎建設落後;2.可取得的土地減少;3.勞動成本,這些都將是亞洲電商的天花板。有些新創電商已著手投資智慧物流,例如:新加坡線上傢俱零售業者Castlery便花了半年時間建立企業資源計畫系統,這套系統連結所有供應廠商,同步更新他們網頁、店面、物流配送中心及工廠的資料。Castlery還跟國際專家合作,改善管理全球配送中心的倉庫管理系統,也有自動負載模擬設備確認產品是否有效包裝,藉由以上這些措施,將形成突破亞洲電商天花板的助力。除此之外,傳統物流大廠DHL在通關業務上效率極佳且快速,直接帶動醫藥物流效率,讓全球前10大生物科技公司亞太中心都願意設點在新加坡。

台式物流金融 阿里摻一腳

  隨著全球化發展的腳步,許多台灣企業積極開拓海外市場,卻因不熟悉跨境貿易通關、物流、收匯等環節,耗費大量作業時間與處理成本。國泰世華銀行近期與阿里巴巴簽定MOU,規劃以國泰世華銀行「物流金融授信」結合阿里巴巴「大數據電子商務平臺」加速企業與世界各地買家進行交易,獲得交易商品通關,以及物流配送服務,簡化進出口交易流程,並滿足企業在資金上的需求。同時利用數據分析串連金流、物流及電子商務流,協助企業開拓世界版圖。

  台灣腹地雖小,但是透過靈活的策略運用,在物流的冷鏈及智慧化已經先行很多步,除此之外,也願意發展出如金融物流等不同概念業務,台灣如何成為中國、東南亞的物流經營典範,就看本期《能力雜誌》的深入報導。

【完整內容請見《能力雜誌》2017年6月號,非經同意不得轉載、刊登】

更多資訊請參考...
{{item.title}}
生產力中心提供的活動資訊
{{item.title}}
相關出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