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工業智慧指數(SIRI)」與「CPC生產力4.0評量」比較分析與綜合應用

瀏覽數:2911


  根據外交部駐新加坡辦事處提供資料,近日新加坡經濟發展局與德國測試與規格認證機構萊因公司合作開發,發表「新加坡工業智慧指數(Singapore Smart Industry Readiness Index, SIRI)」,並且提出LEAD模式教導企業使用SIRI指數,此套作法將做為新加坡未來引導其工業發展之圭臬。這是亞洲國家最新提出的一個工業4.0推動標準,且新加坡和台灣的產業相似度高,諸多產業發展做法值得台灣借鏡,所以特別將之與本中心所提出之「生產力4.0模式」進行比較,希望從中可以看到其他國家對4.0發展側重之處,亦思考現行之評量架構有哪些可完善之處。以下之比對,將依造其所公布的兩大部分「指標架構」與「推動方式」兩者來進行。

一、SIRI與CPC生產力4.0指標架構比對分析

圖一:CPC生產力4.0架構

圖二:SIRI架構

圖三:構面比較表

  (一)流程(process)構面分析

  在SIRI的定義中,這個構面強調企業營運相關系統的連結性,其提到「企業內部營運、外部供應鏈以及產品生命週期,將整個生產價值鏈上的每個環節、每個智慧化設備或工具連結…」,其中又將這些連結分為水平整合、垂直整合與產品生命週期等三個次構面。從我的角度來解讀,這三個次構面中,「生命週期」擔任著主控變量的角色,在資料串連設計上,是以其為啟動核心,去調整其他兩個次構面。

  而在CPC的構面中,與之相近的是「智慧驅動力」構面,這個構面的最終目標,也是期望能創造營運相關連單位的妥善連結,而不同的是CPC的評量中,會更廣泛的從系統面、資料連結準備面、與終端消費者連結的電子商務介面等層次,去檢視「企業是否做好這些準備」,比較沒有像SIRI的「命題式因果流程」。以性質來看,CPC的架構像是一個「推動前的現況檢視表」,用來讓企業確認自身在4.0的發展過程中,走到什麼樣的程度;SIRI則比較像一個事件式引導概要,協助企業思考在營運中的4.0要素應用。如果一個企業在進入4.0初期,比較適合用CPC的模式來檢視條件完整性。如果已經推動有一段時間,則可用SIRI架構的概念,來檢視「4.0營運流程是否順暢」。

  (二)科技(Technology)構面分析

  這個構面講述的是要完成4.0體系所需要的支撐技術,在SIRI中將之分為自動化(Automation)、連結(Connectivity)、智能(Intelligence)等3個次要素,又將這三個次要素,分別討論其在企業營運中「工廠倉庫(shopfloor)」、執行管理事務的「企業(Enterprise)」與實體生產或製造產品的「設備(Facility)」三個層面的應用,形成一個3X3的九宮格矩鎮。這個構面之所以這樣訂定,是該架構對「智慧工業該怎樣於生產的各層面落實」的一個描述,自動化(Automation)對應著生產工具;連結(Connectivity)對應生產工具與控制系統的軟體整合;智能(Intelligence)則代表對前述兩者整合之後所產生數據與情報的應用,這三者妥善整合後以AI為基礎的機械學習和人腦電腦連結的智能管理就可以落實。

  CPC與之相對應的構面是「智慧製造力」構面,在CPC的架構中這個構面是與前一個「智慧驅動力」構面相連結,前者論述「該具備哪些要素」,後者論述「這些要素該如何運作」。而兩者最大的不同在於SIRI聚焦於製造生產,CPC則比較廣泛以製造與服務業應用兩種領域來看待,同時把精實管理和效能評估的管理工具融入。在應用層面,CPC的架構比較適合規劃一個企業的智慧營運藍圖,SIRI則適合規劃智慧生產線的落實方式。

  (三)組織(Organization)構面分析

  這個構面SIRI主要重點在於人才的完備度與組織管理制度的完善程度。在人才面強調因應4.0之後各種變化的員工自我學習能力與管理者的領導能力;管理制度的完善則強調從策略到營運作為是否因應智慧生產的特性,讓組織情報在組織中通透彼此共享,讓組織之策略思維可以落實在生產面;同時完善與其他外部合作單位的管理資訊連結,以因應整個生態系的變化。

  CPC對應這個構面的是「組織策略力」其理念上幾乎相同,強調「遠景領導、經營管理、策略規劃與人力資源」等子構面,唯一的差異在於SIRI特別將「企業內外部合作」一項納入,將之與前面所重視的產品生命週期次構面連結,可以看出SIRI更重視外部環境所帶來對自身產品的衝擊,並試圖透過智慧生產所衍生的各種數據資料來控制這些衝擊。

二、LEAD與標竿學習推動模式比對分析

  前面比較的是兩個模式的關鍵要素,本部分要比較的是兩個模式各自是用何種方法來推動。SIRI的推動模式稱為「LEAD模式」,其由「學習(Learn)、評估(Evaluate)、建構(Architect)、完善(Deliver)」等四階段組成,其推動邏輯是企業先透過學習了解4.0智慧生產的意義,同時在內部建立推動共識與對新概念的共同理解,而後根據SIRI的所有構面評估企業內外部環境,依據不同企業之競爭思維,列出戰略發展條件與找出關鍵缺口(採用0-5分之6階段評估法);接著進入建構階段,分別規劃出在策略面與生產設備面的建構藍圖,特別值得一提的是,SIRI為每個構面的每個分數,都設有相對應指標,企業可以知道做到什麼程度就是幾分;最後進入完善階段,此時SIRI會提供顧問服務來指導企業落實所規劃出的藍圖。

  而CPC的推動模式是採用標竿學習理論,在協助企業推動該模式之前,已經準備好數個成功標竿模式,讓企業了解成功後的智慧生產是什麼態樣;接著在進入評估階段,透過顧問協助企業檢視各個構面缺口,從此階段開始,就與SIRI很雷同,一樣有相對應每個分數的操作指標,一樣由顧問提供後續落實方針,本處就不再贅述。兩者比較大的差異在與開始導入階段CPC是先讓企業看著成功者想像自身成功的方式,而SIRI則是著重引導企業思考自身推動前後的情境變化,前者重是成功型態的預想,後者重視如何推動的預想。

三、結論:CPC生產力4.0模式之未來提升建議

  經過上述比較,可以發現,兩者模式與推動理念其實很相近,接下來將以CPC生產力4.0模式為立論基礎,思考可以參考SIRI的哪些點來作提升:

  (一)在既有模式中加入「營運流程式」輔導模組

  CPC模式強調告訴企業「該做些什麼」,SIRI則偏向協助企業思考「該如何作」,二者的差異來自與一開始CPC想建構的是給不同產業用的通用架構,SIRI則聚焦在要怎推動在製造業上,其思維模式正好可以補足CPC模式在對企業推動上的缺口,對企業的推動企業都希望能「量身訂作」的為其營運方式打造一套屬於自身的4.0方案,所以在企業進行完評估後,應該可以仿效SIRI的模式,將企業4.0的推動進程,以類似SIRI模式第二構面的切割方式,用不同的營運或管理流程來描述給企業知道,未來要逐步完成哪些「線」,以構築完善的智慧生產體系。

  (二)預擬更多智慧生產的客製化解決方案

這個架構的最施行方式雖然未被提及,但從架構的定義方式來看,都是大範圍的一個定義,對不同企業的權變程度很高。可以預期其未來施行上很大程度將依賴協助企業推動的人(顧問);而生產力4.0評量則是以「目前做到的程度」作為評量依據,同樣的對於「如何做到」也需顧問備妥各種解決方案。新加坡的量表中很重視科技應用如何落實,有此可見其後續將有對應不同構面的科技工具模組,這應該是目前我們可以學習之處。在前一個建議中當我們形成營運流程式的輔導論述之後,如果企業要落實,馬上就會需要知道有哪些技術與工具可以支援,所以我們應該跟既有合作企業先預組好數種包含軟硬體的解決方案,如此可以更快速的將企業帶入落實階段,也對我們的輔導能耐更有信心。

  (三)增加市場與生產鏈的外部連結之模組

SIRI模式中我們所沒涵蓋的是「產品生命週期」與「企業內外部合作」兩項,前者代表企業對市場的理解,後者代表對生態系互動關係的重視,這兩者的運作關鍵都在與「透過妥善聯結來獲取情報」,現行的智慧生產還是著重生產線與企業內部營運,但如果要走得更遠,就要將智慧生產的資訊連結觸角往使用者與合作夥伴延伸,CPC的模式中宜建構相關操作模組,例如:遊戲化的使用者情報收集介面、供應鏈供需預估系統…等,提供預存模組的能耐,將是未來顧問業智慧生產輔導的競爭關鍵。

 

資料來源:

1.新加坡EBD官網資料 2018
https://www.edb.gov.sg/en/news-and-resources/news/advanced-manufacturing-release.html

2.台灣駐新加坡辦事處經濟組研究報告 「新加坡工業智慧指數(SIRI)」專題報告

更多資訊請參考...
{{item.title}}
生產力中心提供的活動資訊
{{item.title}}
相關出版品...